「名片」已成為現代人身份證的代名詞。人與人初見面,不管是在商、公務、私人聯誼場合,即使是好友兩人相逢,「懇請惠賜名片一張」早成了開啟人與人互動的口頭語。但咱向來不愛使用「名片」,也甚少主動向人索取名片,理由很簡單,「名片」不等於持有人的真實身份,冗長的頭銜也未必樣樣有用。 

這輩子開始擁有個人「名片」,是進入媒體工作後,報社給印了兩盒名片,上頭右邊簡單印上報社名稱、中間是大名三個字、左邊是地址及電話,那年代沒有手機、沒有E-mail等多餘聯絡方式,後來隨著通信解禁,也只有加上BBcall(呼叫器)號碼。爾後,我每換一家媒體工作,兩盒基本量的名片,幾乎都原封不動沒用過。 

通常一個職場新人,不管走到哪,總會遞上「名片」給首度接觸的工作對象,好要人認識。但咱始終僅自我介紹單位、姓名,從不給名片,主因往來對象是看工作構聯和利害,只要與他有關、想找,自有辦法,「名片」,未必收者人人都會保存。 

在社會上走動,很多場合,人人都交換名片,咱收到最多的一次,一個裝名片的塑膠盒都裝不下,問題是,事後這名片上的每一個人,誰是誰?根本一個也對不上,與他們也沒多大交情,這一堆名片也只能「存參」,毫無價值可言。 

當交換名片或有人向咱要名片時,咱都是直接留下姓名、聯絡電話,反而要名片的人對咱印象最深刻,也許整場聚會後,他說不定也只記得咱一個。 

從收到的名片中,的確可以看出每一個人亟想凸顯自己的用心,有人印上肖像、有人特別燙金、有人凸字印刷、有人簡單明瞭、有人冗長繁瑣,還有人將一生所擔任過的職位雙面印在四張名片篇幅的折頁名片上,五花八門的「名片」表達藝術,真是令人嘆為觀止,但說實在的,除非與本身工作有關,否則,每一張名片都難得再仔細瞧它第二眼,有些都還淪落為被隨手丟的命運。 

記得某次一位立委請吃飯,飯後續攤唱歌,那是有女坐檯的場合,你一歌、我一杯,賓主盡歡。席間,不知酒女是否業務需要?竟向在座人士要起名片來,大家興頭上,也都掏出自己名片送上,而我是根本不帶名片的人,哪有名片可給,摸遍口袋,剛好有張某公司總經理的名片,順手就給了出去,酒女一看,不停地×總這般、×總那樣,極盡好聲好調、服務周到,後來這總經理是否被我所害?不得而知,但這也該是「名片」的另一妙用吧!有咱這樣做,你還敢到處發名片? 

現代人常以擁有誰的「名片」膨風雙方關係,其實,「名片」的功能,不就是留下姓名、聯絡方式嗎?現在手機方便,當場輸入所需資料清楚明白,又何苦大費周章、挖空心思在交換「名片」上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jorlin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