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輕迄今,無論工作、社會走動,飯局、酒場經歷無數。「哈酒」,曾經豪邁,曾經保留,曾經歡笑無限,也曾經一塌糊塗,如今回想,點滴心頭。 

記得前幾年造訪北京,78歲、人稱中國「鐵道之父」的王會長午宴款待,舉杯「哈酒」前,他要在席一桌廿餘人「行酒令」才能大啖好酒好肉。王老此一提議,古人藉酒泉湧文思景象,躍然於心。 

他的要求,無人能拒、應說以其「份量」無人「敢拒」,眾人皆應「好啊!」、「妙啊!」。 

王老出題「三字從頭、三字從旁」。

台灣在座5人起鬨以我是文化人而要我打頭陣,還謔稱別讓他們難嚐好酒好肉。 

勢既至此,騎虎難下,腦袋轉了轉後,起身左手拿起酒杯、右手拿起一根筷子,輕敲酒杯向王老請令說:「行酒令來,行酒令,三字從頭、三字從旁,好酒好肉我先嚐!」 

王老微笑點頭示意開始,我說:「三字從頭大丈夫、三字從旁江海湖,會長建設中國鐵路,走遍江海湖,堪稱大丈夫。」眾人聽完皆鼓掌致意,王會長說:「好詞,我先乾一杯。」拿起酒杯一飲而盡。問:「還有沒有?」 

他這一說,我心裡有數,這已非眾人尋樂行酒令,而是針對我這小子的一場即席測考。我回以:「三字從頭廟廊庭,三字從旁松柏樹,唯有松柏樹,能蓋廟廊庭。」王會長再開口:「好,我再乾一杯。」再度舉杯一口飲盡;王會長輕拍桌面說:「再來!」 

我想了想,再接上:「三字從頭官宦家、三字從旁綾羅紗,只有官宦家,能穿綾羅紗。」 

王老聽完,拿起酒杯準備再乾第三杯,我以手阻擋,向王會長說:「會長雅興,小兒無禮,讓我陪會長喝一杯。」王老哈哈大笑直呼:「得了,事不過三,我們乾一杯。」飲罷,眾人鼓掌聲中,王會長喊:「開動!」

席間,王會長獨自與我談論中國鐵路建設歷史、未來整體交通建設規劃,讓我增長見識、拓展視野。此一絕無僅有的酒場閱歷,迄今仍回味再三,相較台灣「不醉不歸」的喝酒文化,套句大陸用語「文明,有水平」多了。 

好友相聚,喝兩杯是助興,主要還是在敘舊、聯誼過往、鋪陳未來感情,但台灣的喝酒文化卻是爭相想把對方灌醉、撂倒,不管再貴的好酒、一般便宜酒,只要倒進杯裡,拿起酒杯一口乾完叫做豪爽、乾脆、有情有義,淺嚐一下反而是沒誠意、不真心的代名詞。問題是,人各有量,如此酒桌廝殺,既難敘舊、又傷身體,有人醉倒,還得處理後續,真是費時費力。還好現在立法取締酒駕嚴格,大家喝酒已多少開始有所節制。 

萬事易得,好酒難覓,我們是不是該學學西方人的「品酒」文化,淺酌敘情、別再「乾杯」,是不是也來倡導「行酒令」喝酒文化,讓「哈酒」更顯得有「水平」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jorlin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